世界軍民融合發展新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7-08-18
- 訪問量:
【概要描述】加快實現軍民一體運籌,把信息化建設與維護網絡安全統一起來,把開發空天資源與維護空天安全統一起來,把開發海洋資源與維護海洋權益統一起來,把涉及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的要素和領域統籌協調起來,以軍民深度融合的偉力打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力量?! ‘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加速推進,主要國家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謀求先發優勢,都在不斷拓展軍民融合的深度和廣度,竭力塑造軍事能力和綜合國
世界軍民融合發展新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概要描述】加快實現軍民一體運籌,把信息化建設與維護網絡安全統一起來,把開發空天資源與維護空天安全統一起來,把開發海洋資源與維護海洋權益統一起來,把涉及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的要素和領域統籌協調起來,以軍民深度融合的偉力打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力量?! ‘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加速推進,主要國家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謀求先發優勢,都在不斷拓展軍民融合的深度和廣度,竭力塑造軍事能力和綜合國
- 分類:行業動態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7-08-18 11:21
- 訪問量:
加快實現軍民一體運籌,把信息化建設與維護網絡安全統一起來,把開發空天資源與維護空天安全統一起來,把開發海洋資源與維護海洋權益統一起來,把涉及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的要素和領域統籌協調起來,以軍民深度融合的偉力打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力量。
當前,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軍事革命加速推進,主要國家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謀求先發優勢,都在不斷拓展軍民融合的深度和廣度,竭力塑造軍事能力和綜合國力新的增長點,世界軍民融合發展正進入一個以“創新引領、多點突破、能力重塑”為鮮明特征的發展新階段。
1世界新一輪軍民融合發展的深層動因
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世界范圍內經歷了第一波次的軍民一體化浪潮,其驅動力量主要是冷戰結束后國際戰略格局深刻調整、國防預算大幅削減、軍民通用技術快速發展等因素。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世界范圍內新一輪的軍民一體化浪潮再度興起,其背后的深層驅動力量,主要是大國戰略競爭加劇、世界經濟轉型發展以及新技術革命的蓬勃興起。
大國戰略競爭日趨升溫
當前,國際戰略格局正處在前所未有的大變革之中。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滯緩,整體實力相對下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群體性崛起,圍繞世界及地區秩序主導權的角力激烈,西方大國不甘平庸、加緊反制新興大國,大國之間競爭與合作交織互動,戰略競爭呈逐步升溫趨勢。近期,世界主要國家頻頻發布戰略文件,以“應對大國威脅”為核心確定總體發展規劃。
美國將大國挑戰提升為首要安全威脅。2015年,美國接連頒布新版《國家安全戰略》《國家軍事戰略》《亞太地區海上安全戰略》《網絡空間戰略》等重要文件,著眼應對俄羅斯、中國等國家的“大國威脅”。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目前美國主要面臨俄羅斯、中國、朝鮮、伊朗和恐怖主義等五大戰略威脅,并聲稱俄羅斯和中國是美國最緊迫的競爭對手。美國國防部常務副部長羅伯特·沃克也公開講,“如今,我們要面對一個東山再起的俄羅斯和日益崛起的中國,這兩大挑戰反映出未來安全環境最為重大的轉變,標志著大國競爭時代的回歸”。
俄羅斯則強調美國和北約的安全威脅。2015年1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新版《2020年前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首次將美國及其盟友稱為俄羅斯的“政治對手”,并稱北約東擴是俄國家安全的威脅。俄羅斯發布新版《俄聯邦軍事學說》,首次將北約軍事力量發展及北約加強在俄周邊部署視為首要威脅。
日本與美國聯合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強行通過新安保法,以法律形式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日本在西太地區乃至全球挑起事端提供法律基礎。印度著眼構建“軍事大國”和“地區強國”,突出加強中印邊境和海上軍事部署。
總體上看,國際戰略環境正在發生冷戰以來最重要的變化。大國戰略競爭的回歸,一些國家正在思量如何通過有效的戰略運作來實現深層次的軍民一體化發展,以謀求和維系國家軍事能力和綜合國力競爭的優勢。這構成了新一輪世界軍民融合浪潮興起的深層戰略動因。
世界經濟復蘇急需尋找新動能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期,持續增長動能依然疲乏,經濟下行壓力揮之不去。2015年,美國經濟溫和復蘇,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新興經濟體增長也開始減速??梢哉f,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在一片低迷中苦苦尋找方向,急需發掘能夠激活經濟復蘇的新增長點。世界經濟發展史表明,新技術、新產業和新產品的出現,是歷次危機后世界經濟得以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軍民融合相關產業的迅猛發展,為刺激經濟復蘇增添了不少亮點。據美國航宇工業協會報告顯示,航宇及國防工業發展對大危機以來美國經濟走出“泥潭”貢獻不少,其影響力已跨越美國多個部門和每個州。
在西方國家大規模制裁之下,俄羅斯軍工綜合體已成為俄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2015年在俄總體經濟發展困難的情況下,俄軍工產業銷售額大增,登上全球軍工企業百強榜的企業從9家增至11家。同時,近幾年俄羅斯軍隊進行武器裝備更新換代,不僅加強了國防,同時還扮演“經濟火車頭”的作用,緩解了過度依賴能源出口的經濟狀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通過新的“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積極進軍世界武器裝備出口市場。2014年6月19日,日本防衛省出臺首份《日本國防工業戰略》,將“推動和引領國內高端產業發展”作為日本國防工業改革發展的三大目標之一,強調“在有效推進先進民用技術轉為軍用的同時,應積極將國防產業相關成果轉化為民用,牽引日本工業能力和技術實力的提升”??梢哉f,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不遺余力為復蘇乏力的經濟發展尋找新動能、新增長點,這也成為驅動新一輪世界軍民融合浪潮興起的深層經濟動因。
新科技革命加速發展演進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科技創新異?;钴S,3D打印、物聯網、大數據、新能源等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創造了客觀條件,開啟了世界軍民一體化的全新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呈現出三大特點:
一是高新技術創新的“策源地”逐步轉向民用領域。歷史上,軍事需求是推動科技革命的“火車頭”,新技術往往因軍事需求而起并最先應用到軍事領域。這一趨勢目前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高新技術發展的驅動力已逐步從軍用為主轉向民用為主,民用部門逐漸取代軍事部門成為新技術開發的“開路先鋒”,在一些領域,民用技術發展已經超過軍用技術的發展。
二是許多新技術在民用領域取得突破,并展現出巨大的軍事應用前景。當前,能用于軍事領域的高端科技正在迅猛發展,包括人工智能、無人系統、機器人、網絡技術、生物技術等。2016年3月的“人機大戰”舉世關注,展現出人工智能運用于軍事領域的無限空間,有人認為這有可能產生比原子彈更可怕的武器,因為通過深度學習,機器將能夠理解它們所“看到的東西”。
三是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軍民技術日趨融合,高新技術日益呈現出軍民兩用化特征,很難分清哪些專屬于軍用,哪些專屬于民用。新科技革命的加速演進,預示著軍民一體化創新時代的到來,世界主要國家為搶占先機,紛紛作出戰略應對和重大部署,力爭以最快的速度先于對手把新科技革命的成果應用到軍事領域,從而獲取軍事競爭優勢乃至國家競爭優勢,由此構成新一輪世界軍民融合浪潮興起的深層技術動因。
2世界軍民融合發展的新特點新趨勢
環顧全球,世界各主要國家軍民融合發展聚集創新引領,關注新興領域,注重開放創新,重視人才融合,凝聚民間力量,呈現出一些令人矚目的新特點。
聚焦創新引領時代主題
創新引領是這一輪世界軍民融合發展最鮮明的特點。世界主要國家紛紛加強戰略部署,通過軍民協同創新竭力搶占新科技革命的制高點。
美國為大力推動創新采取的舉措主要有:一是加大研發投入,美國防部年度研發支出接近720億美元,其中,125億美元專門用于科學與技術,支持全國各地的國防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創新型公司、大學和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開展的突破性研發工作;二是促進軍事科技創新融入國家技術創新生態系統,先后在硅谷和波士頓設立國防創新試點單元,旨在將新創意、新技術和新產品快速引入軍事應用;三是實施國家制造創新網絡、推進更優購買力采辦改革和戰略能力辦公室創新;四是成立國防創新咨詢委員會等。
歐盟也加速投資國防創新。歐洲防務局表示,增加國防研發投資,啟動試行項目,以應對歐洲面臨的日益嚴峻的安全威脅。2015年底,英國宣布今后將確保每年將1.2%的國防預算用于技術創新,并斥資8億英鎊設立“軍事創新基金”。英國還將成立新興技術和創新分析中心,以應對潛在的能夠改變游戲規則的重大技術。
俄羅斯也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軍民協同創新,包括先期研究基金會資助前沿研究、設立創新日、建立“開放式創新之窗”等。2013年,自俄羅斯先期研究基金會成立以來,持續聚焦前沿技術研究,2013年開展了23個項目研究,2014年上升至49個,2015年底已達到50余個,未來計劃每年開展60~70個項目。
日本也開始資助具有強大科研實力的一流大學開展軍事項目研究。二戰后,大部分日本大學遵循“不參與軍事研究”的方針,近幾年日本防衛省逐步開始與大學和研究機構展開數據交流、技術開發及設施共享等活動。日本防衛省展開了直接面向以大學、獨立行政法人和大學自辦企業為主的法人提供研究費用的募集活動。
持續用力推進新興領域軍民融合
針對網絡、太空、海洋等新興領域安全威脅不斷上升的態勢,世界主要國家持續用力推進新興領域軍民融合,不惜投入巨資著力布局和搶占未來軍事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美國在第三次“抵消戰略”的牽引下,不斷增加對網絡戰、太空戰、電子戰、水下作戰、快速打擊武器等高端項目的投入。2017財年,美國防部將投入81億美元研究水下作戰,未來5年將在此領域投入400億美元;2017財年,美軍將在網絡戰方面投入67億美元,計劃未來5年在網絡空間領域投資350億美元;太空戰方面投入71億美元,比2016財年的50億美元增長了約40%;在“未來幾年項目”中投入45億美元,重點發展“掠食者”與“收割機”等偵打一體的無人機聯合編隊。
同時,為在短期時間內實現快速部署,美國國防部以“戰略能力辦公室”為核心,不斷推進民用技術的軍事轉化進程,試圖提升其“改變游戲規則”的新能力。在一系列相關領域中,美國優先發展微電子導航系統、“蜂群式”無人作戰平臺、母艦式“武庫機”、電磁軌道炮等新概念武器,以牢牢掌控全球軍事競爭的方向、速度和節奏。
俄羅斯國防部于2015年4月1日組建太空監視部隊,以保證航天器與國際太空站的安全。是年12月16日,普京簽署“成立國家機器人發展中心”總統令,將發展軍用、特種和軍民兩用機器人系統作為俄聯邦科學、工藝和技術的優先發展方向。目前,俄羅斯正在開發不同類型的機器人系統,包括無人機、水下和陸地機器人。
歐盟也加大向賽博安全領域的投資,并與私營部門合作致力于賽博安全。歐盟委員會籌集4.5億歐元,用于資助對賽博安全研究感興趣的公司、大學及其他研究機構。英國將在2020年前花費19億英鎊用于應對賽博攻擊,還宣布其他大量賽博安全措施,包括創建一個國家賽博中心,將該中心打造成為英國首個專業賽博部隊。
以色列把建設全球賽博強國作為國家目標,2011年設立了國家賽博局,即使近年來以色列政府遭遇財政預算危機,但其賽博年度國防支出也增加了30%。以色列每年投入巨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就是要把南部沙漠城市比爾謝巴建設成“全球賽博創新中心”。
廣開人才培養軍民融合渠道
軍地人才融合是最深層次的軍民融合。世界主要國家為促使相關人員觀念不斷更新、思想保持開放,多措并舉推動人才培養的軍民深度融合。美國國防部在人才培養軍民融合方面推出一系列新舉措,主要有:擴大國防部長企業伙伴計劃,向有資質的應征人員開放;實施職業生涯中斷試點計劃,讓現役軍人休假幾年以獲取學位或習得新技能;啟動“企業家進駐試點項目”,在國防部不同部門各“嵌入”3名知名企業家,參與國防部高級領導人主持的項目,旨在利用成功企業家的知識、經驗、職業網絡和企業家精神,協助有效應對重大任務和挑戰,逐步破除體制內的官僚文化;創立國防數字部隊計劃,挖掘地方技術精英,從硅谷的高技術公司發現并“租借”技術精英為國防部工作,運用更加靈活和更具創新性的方式招募谷歌等公司的程序員,以解決國防部面臨的數據共享難題;啟動“國防部長管理人員見習項目”,每年將包括從三級軍士長到上校在內的50名美軍官兵送到微軟、亞馬遜等美國頂尖企業以及州和地方政府工作,見習崗位集中在后勤、項目管理或網絡安全等私營部門更為擅長的領域。俄羅斯國防部在組建科研生產部隊,吸納國防工業綜合體的年輕專家。其他主要國家也在不斷探索人才融合新方式。
全面激活開放式創新活力
當今時代,云計算、開源軟件、3D打印機等高端技術的平民化使創業障礙趨于減小,在線課程和編程訓練營為人們獲得新技能提供了便利。孵化器、加速器、創業大賽、創客空間使創業者創辦新企業更方便,眾籌網站還為創業者提供了融資平臺,這些趨勢使更多民眾能夠參與創新創業過程,開放式創新日益活躍。世界主要國家順應開放式創新的新趨勢,積極利用外部創新資源,將外部正在發展的技術快速嵌入國防創新領域。
俄羅斯也開始探索開放式創新。2016年4月,俄國防部啟動信息技術最佳方案研制競賽,并將其納入“俄羅斯軍隊2016”競賽體系,旨在選拔一批有天賦的專家(包括軍人),為解決武裝力量急需的新科技和實踐成果創造有利條件。日本三菱重工為加強與公共研究機構、大學及高等??茖W校的聯合研究,在公司內部建立了“配套研究公募制度”,公開招募合作項目,促進“開放式創新”,尤其注重通過擴展研發網絡促進新技術的挖掘。
引導培育民間力量快速崛起
民間力量和中小企業在創新思維和創新效率方面獨具優勢。主要國家非常注重發揮中小企業在創新中的作用,引導和培育民間企業強勢崛起,以激揚軍民融合發展的巨大活力。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私營太空運輸公司合作,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貨運飛船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品。
2015年3月,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使用“獵鷹9”火箭,將商業通信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長期以來,火箭、衛星和宇宙飛船這些東西都由政府建造,但埃隆·馬斯克2002年創立了新興公司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改變了這種局面。近年來,該公司展示了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然后帶著貨物返回的能力。該公司所發射的商業地球同步衛星,在技術上已經顛覆了傳統行業,顛覆了航天市場,贏得了將物資和宇航員運送到國際空間站的豐厚訂單,同時還在奮力競爭發射軍事衛星的機會。
2016年3月,俄羅斯從事太空旅游業務的私營企業“太空旅行”公司,從俄羅斯航天國家公司獲得“太空旅行可重復使用系統”項目的研發許可,這是俄羅斯私營企業首次獲準開展亞軌道載人飛行業務。
3對我國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深刻啟示
面對噴涌而來的世界新一輪軍民融合發展浪潮,我們應增強緊迫感,主動適應新趨勢,把握新特點,創新思維觀念,強化戰略應對,促進開放創新,全力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努力掌握軍事競爭和綜合國力競爭的戰略主導權。
洞悉融合本質,加強戰略應對
歷史一再證明,強國之所以能夠稱強,關鍵在于當世界技術形態發生重大轉換之際,能夠適時轉換本國的技術基礎,并以領先于當代的物質技術力量為基礎構建強大的軍事力量。軍民融合發展之奧妙,不僅在于對強軍興軍、打贏戰爭很重要,而且對綜合國力競爭也至關重要。要看到,當前世界范圍內軍民融合浪潮再度興起,其背后有大國戰略競爭的深層驅動。
今天,我們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視力之及決不能僅限于資源配置的優化和節約,更重要的是提升本民族的創新能力,建立強大的創新驅動機制,使國家兩大建設的融合登上時代之巔。這就是當今時代軍民融合發展本質之所在。在世界格局轉換、體系變革的關鍵時期,我們特別需要增強憂患意識、對手意識,從國家層面強化戰略運籌,最大限度發揮軍民融合對我國綜合國力的多重提升和拉動效應。
強化開放創新,汲取民間智慧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許多高新技術率先在民用領域得到突破和應用,誰能最先獲取和利用先進民用技術,誰就能優先贏得軍事競爭優勢。美國等西方軍事強國今天不遺余力推進軍民一體化,重要關注之一就在于廣開途徑,尋找突破性創新和新興前沿技術為軍隊所用。
可以說,聚眾智服務于國防,利用先進民用產品和技術獲取軍事競爭優勢,是當今時代軍民融合的重要關注。長期以來,我們的國防科技創新仍局限在傳統
軍工科研體系的“小圈子”里,需求開放不夠、傳導不暢、牽引不力始終是我們的短板和弱項。
我們的軍事需求信息往往在傳統軍工科研創新體系之內封閉傳播,社會創新主體缺乏獲取軍方一手需求信息的直接渠道,由此導致大量的軍民融合創新主體活動偏離實際的軍事需求。必須把目光投向整個國家和社會,把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體系,注入先進理念,吸納新生力量,汲取優質資源,走開放式、融合式發展的路子,更多、更快地利用民用技術創新,培育更多新興創新者和草根創業者,及早從源頭上識別和捕捉能夠開辟顛覆性軍事應用空間、可改變作戰規則的顛覆性技術,以此爭取主動、贏得未來。
促進人才融合,夯實基礎工程
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國防強。這一條為當今世界主要國家軍民融合的實踐所證明?;仡櫸覀兊臍v史,當年搞“兩彈一星”,我國缺錢、缺物、缺技術,但我們有一批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和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同過去相比,今天的我國物質技術條件有了極大改善,但人才跟不上。
面對新的形勢任務要求,我們必須拓展和深化軍事人才培養軍民融合,拓寬軍事人才培養渠道,采取超常措施,創新培養模式,切實解決好人才匱乏問題。要通過教育培訓和軍地任職經歷,拓展和豐富軍官的職業生涯,培塑深層次的軍民融合理念,實現官兵“人力資本”的增值。我們看到,發達國家軍隊中高級軍官大多都經歷過多輪職業教育、多崗位歷練以及海外經歷,能力素質普遍高于社會同等人力的平均水平,這些軍官即使退出現役也會成為人才市場的“香餑餑”。
借鑒他國經驗,我們要按照軍地聯合、創新發展、共育人才的思路,加強軍地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合作,拓寬軍地人才教育培訓渠道,增強國民教育和社會資源對軍事人才培養的支撐帶動作用,提高軍事人才培養質量效益,夯實人才融合這個軍民融合的基礎工程。
聚力新興融合領域,帶動融合發展全局
海洋、太空、網絡空間既是牽引經濟、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也是展開軍事競爭、推進軍民融合的戰略制高點。當年,“星球大戰”計劃的提議者在闡述“高邊疆戰略”時曾講過:“在整個人類歷史上,凡是能夠最有效地從人類活動的一個領域邁向另一個領域的國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戰略優勢。
當人類對空間進行史詩般的載人和不載人的探索之后,我們將會看到,總會有一個國家,能把與英國商船隊和海軍艦隊相匹敵的東西送入太空。我們豈敢讓鹿死他人之手?”這段話不僅道出了“高邊疆戰略”的深刻內涵,也透析出軍民融合發展必須不斷拓展太空等新興領域的戰略要機。只有在新興融合領域進行超前布局、前瞻布局,才能使軍民融合發展緊貼國家戰略需求,才能更加有力地帶動軍民融合發展全局。
為此,必須舉全國全軍之力,軍民一體運籌,把信息化建設與維護網絡安全統一起來,把開發空天資源與維護空天安全統一起來,把開發海洋資源與維護海洋權益統一起來,把涉及國家發展和國家安全的要素和領域統籌協調起來,形成各要素、各領域軍民融合協同并進的格局,以軍民深度融合的偉力打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力量。
推薦新聞

恒天特纜集團.網址 河南恒天特種電纜集團.網址
恒天線纜.網址 恒天電纜.網址
河南恒天電纜集團.網址 恒天電纜集團.網址
恒天特種電纜.網址 河南恒天線纜集團.網址
河南恒天特纜集團.網址 恒天特纜.網址
恒天特種電纜集團.網址 恒天線纜集團.網址
河南恒天特種電纜集團
電話:0371-69972000
地址:中國鄭州新鄭新港工業園
Email:sales@hengtiantelan.com.cn
頁面版權?河南恒天特種電纜有限公司 豫ICP備05006439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鄭州
頁面版權?河南恒天特種電纜有限公司
恒天特纜集團.網址 河南恒天特種電纜集團.網址
恒天線纜.網址 恒天電纜.網址
河南恒天電纜集團.網址 恒天電纜集團.網址
恒天特種電纜.網址 河南恒天線纜集團.網址
河南恒天特纜集團.網址 恒天特纜.網址
恒天特種電纜集團.網址 恒天線纜集團.網址
豫ICP備05006439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鄭州